1月3日,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,发布《江苏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点举措》(以下简称《重点举措》),共计6个方面22项重点举措。其中,明确到2027年,江苏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力争降至12%左右。1月3日,海安市连申线航道凤山港码头,集装箱卡车和船舶进进出出,吊机忙着进行装卸作业。 顾华夏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“江苏是经济大省、物流大省,物流业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。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蔡剑峰表示,要立足江苏实体经济强、开放水平高、物流基础好等优势,着眼于畅通大通道、构建大枢纽、完善大网络,努力把江苏建成物流成本低、运行效率高、安全韧性强、服务环境优的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引领区。近年来,江苏省综合施策、持续发力,驱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5.4%降至12.9%(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)。本次发布的《重点举措》,聚焦进一步降低货物综合运输成本、降低物流体系运行成本,着力提升物流运输组织效率、增强物流枢纽辐射带动力,立足“点、线、网”,系统优化结构、补齐短板、提升能级。《重点举措》从放大江苏水运优势、推广多式联运、推动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。例如,围绕畅通物流运输通道网络,全面推进“水运江苏”三年行动计划,到2027年建成二级(准二级)及以上航道里程超1100公里,三级及以上干线航道里程达到2800公里。围绕推广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,提出积极推动南京、苏州、连云港等重点港口打通集装箱海铁联运堵点卡点。到2027年,集装箱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0%左右。《重点举措》聚焦枢纽园区能级提升、区域物流协同、国际物流通道畅通,提出在提升国家级物流枢纽能级方面,加快推动纳入规划的12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,储备并滚动实施一批支撑性物流项目。在加强长三角区域物流协同方面,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联动接卸、航空异地货站等合作模式,强化口岸协同监管,降低内陆地区集货和通关成本。在提升国际物流通道能力方面,加快推动开辟至重要地区的国际海运航线,增加面向重点国家的全货机航线。聚焦领军企业培育、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、物流标准化水平提升,《重点举措》明确,到2027年,新增省级重点物流企业80家;支持省内大型远洋航运企业打造自有海运战略船队。支持物流行业与先进制造业、现代农业、商贸流通业等高效衔接、深度融合,推广应用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。围绕数字物流、绿色物流、即时配送、多式联运等领域,力争率先形成一批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。《重点举措》提出,支持南京、苏州等地开展低空物流创新试点工作,重点在即时配送、医药物资配送、区域联程接驳等领域打造一批低空物流应用场景。《重点举措》提出,到2027年,全省规划布局10家左右新质物流园区。聚焦物流绿色化发展,提出支持物流枢纽、园区等绿色化升级和更新改造,到2027年,全省规划布局10家左右近零碳物流园区。《重点举措》聚焦公路治理改革、降低车(船)通行成本、推进物流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提出一系列改革探索举措。比如,围绕公路治理和改革方面,提出优化城市货运网络规划设计,对不同类型货车城市通行实施精准化、差异化监督。江苏省交通厅将优化开办运输企业“一件事”“1000”工作机制,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;自然资源厅将强化对交通物流项目的用地计划保障……发布会上,江苏多部门拿出实举,合力支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。“我省将从增强物流枢纽服务效能、加快打造物流枢纽经济区、推进物流园区降本增效、加快推进枢纽项目建设等4个方面寻求突破。”蔡剑峰介绍,依托物流枢纽促进各类经济要素聚集创新,实现上下游各环节资源优化配置,形成创新高效的供应链体系,培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。通过加快推进枢纽项目建设,进一步补齐我省物流基础设施短板,发挥江苏物流通道效能,扩大优质物流服务供给,打造江苏低成本、高效率物流服务网络,提高我省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和现代化水平。江南时报记者 孙海燕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